一直對慈濟有偏見,總覺得是一票假正經的老女人和在一起講尼姑的話,但僑居生活不能缺乏重心。於是決定有空就去慈濟分會幫幫忙。
真正有心奉獻且不求回報的志工仍大有人在,雖然對師姑、師兄、師姐等稱呼不太習慣,但掛在慈濟牆上的一句標語感動了我:「付出的當下就是福。」
只要問心無愧、無需計較形式,況且自己有餘力為何不利用閒暇時間去作作志工,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、更有意義。這念頭一發酵,每週一定去報到,並和幾個志工成了無話不

週末,天氣涼爽,起了個早,轉了轉念,決定去慈濟幫忙。今天深入社區,幫忙貧人量血壓、修剪頭髮、一起祈福並舉行父親節感恩會;父親們上座,我們則把事先準備好的餅乾茶水遞給小孩,他們再奉茶給自己的父親,並準備了盛了水的水盆,由他們親手幫自己的父親洗腳,藉此激發他們感念父恩的善念。
此時,突然


儀式結束,挨家挨戶去發放年曆,看到之前花了不少心力幫忙製作的年曆被一一送到各戶人家,覺得很開心,年曆上印著中、泰文對照的勸世語,非常有意義。
下午,去貧戶家發放慰問金或民生物資,一戶發放 500 泰銖,貧戶由社區志工負責評估、設立門檻,否則恐怕流於浮濫,壞了濟貧美意。五百銖還不夠老娘買個男人勒,卻往往是他們十天、半個月的菜錢。真當惜福。
一天下來很疲累,但精神上很愉悅。回程去按個腳,那小妹也不是頭一回見我了,今天卻一反常態地猛稱我「那拉」(泰語:可愛),「那拉」在泰語詞彙裡可是比漂亮美麗更高一等級的讚美,我未置可否,沒料到那資深護士也過來問我:是不是戀愛了,怎麼氣色那麼好?
所以「相由心生」這句話不是沒道理的。一早忙到下午,根本整個人都殘了,不解到底她們是在稱讚甚麼?唯一的解釋就是一整天無所求的付出改變了我的磁場與相貌,釋放善念並身體力行比任何美容聖品都要來的有效。
往後的僑居生活,擔任志工將成為我生活的重心之一,也很高興有這機會奉獻一己之力,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。
(本文刊登於2008/12/25 泰國世界日報副刊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