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既然來了澎湖,一頓海鮮大餐絕不可免;十年前來,在室外碼頭邊多的是席開十數桌的店家,人聲鼎沸,海鮮活吃現抓,饒富野趣,如今已不復見當年盛況。來澎湖的第一個晚上,並沒有什麼計畫;晚上去兜風,馬公市的路是戰備道路,修建的又寬又平,沿途路燈大放光明;夜幕佈滿晶亮的星星,看來明天肯定是個大晴天。
翌日下午,天藍的有恃無恐似地;開著勁車和友人去兜全島,在重要景點停留。首站來到「觀音亭西瀛虹橋」,造型優美;

導演侯孝賢早期的作品「風櫃來的人」,便在此取景。

車行至「蛇頭山」


傍晚,抵達澎湖最著名的地標「跨海大橋」,總長 2.16公里。一切都別來無恙。



澎湖外島分南島、北島兩大區域,我們選擇了南島之旅;但如果跟團,一早六點半就得出發,實在有一點兒強人所難;而且根據上回跟團的經驗,雖多停留了「望安嶼」,但整個行程像趕鴨子一樣,頂多也只能走馬看花。於是,和友人商量,決定搭乘公共駁輪直搗「七美」;如此一來,時間上較有彈性,而且可好整以暇地把「七美嶼」玩個通透。搭乘上午九點啟程的駁輪,到達目的地已過中午;租了機車環島,途經「七美人塚」,來到地名很浪漫的「望夫崖」,




最後一站,也是「七美嶼」最著名的地標-雙心石滬。

回程搭民間遊輪在「盤桶嶼」稍事停留,嶼上多的是如盤、桶堆積而成的懸崖,櫛比鱗次地一路延展至眼界盡頭。

上午 check out 旅館後,搭乘遊艇去探訪神往已久的「吉貝嶼」。


回到台南已晚上七點左右,這趟澎湖行,上山下海、舟車勞頓、災情慘重,曬的烏七抹黑,都可以去演郝思嘉的貼身丫環了,但收穫豐盈、行囊滿滿。
所以,玩啊!就要趁年輕,等老了就玩不動囉!
本文完稿於 2006 年 七月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